欢迎访问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官网

葡萄酒原料西移 新疆或跃升中国第一产区

发布时间:2011-12-15
分享到:

近年来,继山东、河北之后,新疆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巨头“垂涎”的又一块宝地,自2010年以来,张裕、长城、王朝等国产葡萄酒巨头纷纷西征新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掷千金、开疆拓土,圈地、建设基地、酒堡,投资巨大,一场声势浩大的葡萄酒行业西移运动已经打响。而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势,中国葡萄酒行业原料产区的布局天平正在向西部倾斜,新疆,也正在超越山东烟台,跃升为中国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区。

葡萄酒业内流传这样一句话“葡萄酒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地球上,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域并不多,而优质的葡萄酒原料产地更是稀缺,产地是制约葡萄酒企业发展的关键,在葡萄酒行业,工艺可以引进、设备可以购买,唯独产区不可复制。山东烟台、河北等地由于产业起步较早、符合产区标准的土地有限,将近二三十年的发展,酿酒葡萄产区开发已将近饱和,特别是受制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气候变化,山东烟台等地的产源优势逐渐降低。这也是张裕、长城、王朝的酒业巨头将目光锁定新疆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新疆酿酒葡萄适宜生态区有位于天山南麓霍拉山下的七个星镇葡萄基地、天山北麓、吐哈盆地、伊犁河谷、以及喀什、和田5个产区,前4个产区已经形成;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主要分布在七个星镇葡萄基地和天山北麓。其中,七个星镇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气”五大优势,在新疆五大产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酿酒葡萄的黄金产地”,大有“中国葡萄酒原料产区看新疆,新疆葡萄酒原料产区看七个星镇”的趋势。当地葡萄酒企业乡都酒业已经在“七个星镇”这块宝地上耕耘了13年之久,通过13年的努力,将沙漠变为绿洲,在茫茫戈壁上耕种出3万亩全国最大的自有连片葡萄园——乡都葡萄基地。

不可复制的“水、土、光、热、气”

乡都葡萄基地位于天山南麓霍拉山下,新疆巴州焉耆县七个星镇西戈壁,面积达3万亩,比澳门特区的陆地总面积还要大,是我国最大的自有连片葡萄园。乡都葡萄园所在的七个星地区属于典型的中温带荒漠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64.7mm,年蒸发量1194.7mm拥有超过三千小时的全国最长年平均日照,使这里空气炎热干燥,热量丰富,而且,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使乡都的葡萄具有良好的酸度和甜度。超过185无霜期,为葡萄提供富裕的生长时间,使葡萄彻底熟透。此外,在离乡都酒厂不远的地方就是有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之称的博斯腾湖,它为乡都葡萄基地带来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微气候,更加有利于葡萄的生长。

最为难得的是戈壁滩上数亿年形成的沙砾土壤,天然地将质地分为粗沙、细沙和砾石,质地由粗变细、土层由薄变厚,恰恰迎合了葡萄作物根系的生长天性喜好,是其根系生长和汲取养分的绝佳土壤环境。在法国很多地方没有这样的天然土壤条件,只能把鹅卵石铺在土层下面。对于这个气候特殊的地区,土壤的通透性不仅利于葡萄根系向下生长,同时砾石还可以帮助快速吸热和散热,充分均衡土壤昼夜温差

在灌溉方面,乡都葡萄基地与我国大部分葡萄园采用普通的地下水浇灌不同,乡都葡萄园的灌溉水源来自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天山冰川融水,水源纯净、远离污染,富含丰富的矿化物,为葡萄园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并且,冰川融水是由几万年形成,每一滴都很珍贵,采用喷灌或者渠灌,无疑存在巨大的浪费,对此,乡都葡萄园采用以色列高标准节水滴灌技术灌溉,每一滴冰川融水准确地滴灌在葡萄根部,渗入土壤,滋润葡萄根系,并保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直至葡萄成熟。

天山雪水滴灌、亿年沙砾土壤、全国最长光照、沙漠丰沛热量、中温带荒漠气候,霍拉山下七个星镇地独有的“水、土、光、热、气”,使这里成为“酿酒葡萄的黄金产地”,乡都酒业葡萄基地也成为茫茫戈壁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乡都葡萄基地仍在扩张中,现已实现第三期,预计第四期将继续扩张1.5万亩。

令人惊喜的有机葡萄酒

七个星地区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气”,不仅赐予乡都酒业优质的酿酒葡萄,还赐予了乡都酒业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机葡萄酒!病虫害是葡萄园最大的敌人,在我国烟台、天津等渤海湾产区,由于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和粘性土壤,使得该产区的酿酒葡萄年施药次数高达8次以上。而曝晒的阳光、干燥通透的土壤,却杜绝了病虫害生存的可能。据悉,乡都葡萄基地自葡萄种植以来,从未使用过任何农药、除草剂,早在2004年,乡都酒业系列产品便在行业内率先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成为我国最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葡萄酒品牌。

全产业链优势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葡萄原料是葡萄酒的根源,乡都酒业的创始人李瑞琴女士始终坚信酿葡萄酒,要先从种葡萄开始,然而“种葡萄”又谈何容易,国内葡萄原料产区有限,种葡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而且葡萄种植成活后,还要经过至少三年的成长,结出的果实方能投入酿酒,这就表明,企业前三年的圈地、开荒、种植、基地建设等等巨大投入都是无法立即产生回报的,特别是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更增添了种葡萄的风险和困难。这也使很多想在葡萄酒行业分一杯羹的企业和投资者对“种葡萄”望而兴叹,转走“捷径”,通过在果农手中收购葡萄,或者直接从国外进口酒浆勾兑灌装。

而李瑞琴的雄心却是“酿出最好的葡萄酒”,收购葡萄具有很高的不可控性,从而在源头上影响葡萄酒品质,这意味着李瑞琴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优质葡萄基地,从种葡萄开始,构建完整的葡萄酒酿酒产业链,将原料紧紧的握在自己手中。经过13年耕种,李瑞琴和她的团队硬是将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变成了葡萄的海洋。

据了解,13年前,光是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李瑞琴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前期毅然投入200多万进行调研工作,人们在背后纷纷议论她:把钱扔在水里还听个响,砸在戈壁滩上,戈壁上就从没有种葡萄的先例!”李瑞琴请专家论证在戈壁开发葡萄基地的可行性,形成了4万平方公里的地形、水文、气象、综合农业报告,其中为分析极端温度,调用了30年区域气象资料。调研结论令每一位专家惊喜,七个星镇水、土、光、热、气的五大地缘优势非常适合种植优质的酿酒葡萄,甚至很多方面还优于法国的波尔多!

而后,“种葡萄”又是更大的挑战,从开荒、打井、耕种、铺路、建酒堡,为了避免葡萄园遭受沙尘暴侵袭,李瑞琴带领团队种下五千亩防护林,而且防护林还在每年扩大。这群戈壁上的酿酒人们,无数次地经受着大戈壁上烈日、寒冷、沙尘暴的考验。历经13年耕种,荒凉的戈壁滩,逐渐热闹起来,将茫茫戈壁,变为葡萄绿洲“不是有钱就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李瑞琴女士说,“做这个产业要耐得住贫穷、寂寞、诱惑”。 

2004年,时任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主席的费德里科 卡斯特卢琪亲自来到乡都酒庄,在品尝过乡都的葡萄酒之后,一句乡都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葡萄酒的评价,再次印证了多年之前专家们对于项目可行性的论证。

经过13年发展,乡都酒业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自有连片葡萄园,也是最大的有机葡萄园,每一瓶乡都美酒,都来自从未施加任何农药的乡都酒业的自有葡萄基地,而随着葡萄园树龄的增长和基地第三期、第四期的扩建,乡都酒业的自有产区优势不断升级。乡都酒业基于自有产区和原料优势,逐渐形成涵盖种植、加工、酿造、酒堡文化旅游、高科技生物产品研发的产业链。

随身随性的酿造理念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乡都在拥有了绝佳品质的原料基础上,依然秉承的是法国“随身随性”的酿酒理念。所谓“随身·随性”的酿造理念,既是对每一种葡萄的特性充分了解,待压榨、发酵后再逐罐品尝,根据其自身的特性“因材施教”,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这样不会无故将一罐普通等级的葡萄酒按照高档酒的成长方向来酿造,也不会委屈了本该发展成为高等级的葡萄酒。 

乡都将每一种葡萄的自然天性与“随身随性”的传统工艺完美结合,收割、发酵、浸皮、调配、窖藏,每个环节尊崇自然规律,将“随身随性”体现在酿造的每一个环节中,让葡萄的生命,在酿造中得以延续、蜕变、升华。

在发酵过程中,酒厂会24小时严密监控酿酒罐的温度,发酵完成后,酿酒师会让葡萄酒继续与果皮和葡萄籽浸泡在一起,根据她的成熟度决定下一旅程。而在调配环节,酿酒师会在同一年份的酿酒罐中,选出品质最佳、最有潜力成为上等酒的原酒,再予以混合,让酒变得更加和谐、丰富多变。在整个调配的过程中,酿酒师会多次品尝各桶酒,以选择最理想的调配方式,佳酿就是在酿酒师悉心的调配之下诞生的。  

“随身随性”体现在酿造的每一个环节中,而葡萄酒的生命则在呵护中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一款酒都将绽放她生命的独特光彩,这也是乡都葡萄酒被称作“一支有生命的葡萄酒”的原因所在。